兩個債戶 蔡伯倫 牧師 經文:路加福音 7:40-43 今天金句「所以我告訴你,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,因為她的愛多;但那赦免少的,他的愛就少」 (路加 7:47)。「她的愛」指的是什麼?她的愛心?還是她得到的愛?如果是她得到的愛,那這經文 只是一般邏輯的陳述:因為她得到很多的愛,所以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。但這不符合耶穌在此有意 的強調與教導。那若是愛心很多,就會誤導我們,使我們以為整個教導是:因為她的愛心多,所以 得赦免也多。這樣符合我們的信仰嗎?我們得赦免是因為我們有甚麼嗎?不,無法因為我們有甚麼 來換得赦免的,若可以交換而得,那些慈善家就比眾人更多得赦免了。我相信在我們的信仰中不允 許我們這樣理解這段經文。那麼,是經文有問題或是我們的理解有問題? 也許我們可以從 o&ti 這個希臘文的連接詞得到解答,這個字在和合本、漢字本都翻譯為因為, 這樣的翻譯讓我們以為後面的句子為原因理由,容易讓人誤解,致使以為聖經所教導是與我們信仰 教義衝突的。但是回到希臘原文,o&ti 具有證據、憑據之意。所以,正確來說,她得到許多的赦免, 她所表現出來的愛正是(她得赦免的)證據。而不是說人做很多好事、善事,她可以得到赦免。 那她愛的對象呢?經文中可見是指債主(主耶穌)。聖經從沒有強調要多做甚麼而多得赦免。這 單單是因為在字句上面的翻譯所造成的誤解。絕對不是因為做了甚麼,而能使我們的罪得到赦免。 經文脈絡 回到經文,文中先描寫有一個法利賽人西門,邀請耶穌到家裡吃飯。在中東這種宴會場合是允 許外人(未受邀請者,例如婦女、乞丐、奴隸)站在筵席外為。這時,一個女罪人進來,她以”哭、 濕、擦、親、抹”來面對耶穌。但同時,西門卻以此認定耶穌不是先知,因為耶穌不知道這婦人是 一個罪人,如果知道,定當不允許她靠近。但耶穌卻反而知道西門心所想的,並藉此跟他對話,並 用這比喻教導他。祂問西門:「你看見這女人嗎?」,請注意耶穌不是說「你看見這罪人嗎?」,文終, 耶穌宣告,這婦人的罪赦免了。 兩個債戶的比喻 這經文中的重點,耶穌用欠債與債主,欠多欠少成為一個比喻,他問一問題:兩人當中哪一個 更愛債主?(42 節)請我們注意,他不是在問哪一個人領受愛比較多,而是問誰愛債主比較多。在比 喻的內容中,若類比內容與現實的對應: 債主—上帝(耶穌) 債務—罪 取消債務—罪的赦免 女人—欠債多 西門—欠債少 但我們也小心不要陷進寓意詮釋。 一起思考來想一下關於兩個債戶的比喻: 問題一:有欠債較少的基督徒嗎?或換個方式問, 你是欠債多還是欠債少的基督徒? 我們必須清楚知道,我們一生最大的恩免就是耶穌為我死在十字架上,而且不僅為我,也為你, 為了所有的人。是我們自己忘卻,越來越淡薄看待這恩典,輕看恩典的價值。還記得耶穌在十字架 上呼喊著「父阿赦免他們!」,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恩典比這更大的。最大的恩典是我是罪人,而我 被赦免了!癌症得醫治,艱難痛苦得解決,這些都是恩典,但都沒有耶穌赦免的恩典來得大。最大 的恩典就是主耶穌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,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,揀選我們,那才是最大的恩典。 如果我們忘卻這個恩典,我們會猶豫,我們會不知道我們還是一個罪人。很多時候,我們可能會認 為我沒有那麼的惡劣,沒那麼壞,可能上帝還很愛我,可能我還有甚麼能為祂效勞的。或,以為在 我們的生命中,認為上帝都沒有愛我,上帝都對別人好沒有對我好,上帝的恩典在他身上都沒有在 我身上,所以我是領受恩典少的人!我們仍坍毀於為何我的家庭、家族問題不斷?還有恩典於我嗎? 其結果,我們都忘記了,我們已領受最大的恩典,而這恩典都是一樣。所以,沒有欠債較多或較少 的基督徒,因我們都領受最大的恩典,那是我們還不了的債。看看我們在此反省的過程,我們常常 將自己是罪人忘記了,將我們是得救贖(赦免)忘記了,而直接陷入比較之中。 問題二:若我們都同得最大恩典的赦免,那耶穌所說赦免大(債免多)、赦免小(債免少)的判準是什麼? 在今天這個比喻中,耶穌以「回應」作為祂的判準。注意,不是看基督徒他能做甚麼,做了什麼? 而是在於他對自己罪得赦免的回應,回應在耶穌身上。回應多,越表示他被赦免的多。西門所沒有 做的,這罪得赦免的婦女都做了,耶穌不是只想要得這些服事。耶穌所要強調的,這位婦女絕不是 第一次見到耶穌,而是他曾經聽過耶穌的教導,而現在遇見耶穌了,也許就是認罪、感動、憂傷悔 改,正是這位婦女向耶穌所表達的。他淚濕了耶穌的腳,不畏人言的用散髮擦耶穌的腳,若沒有眼 淚這些動作看起來都不適當,也正因為從心底所領受的而回應上帝,讓這些動作都有了意義。做在 耶穌身上,就是回應。但是西門都沒做,西門不覺得要做,但西門看為有罪的婦人她都做了。在我 們看見婦人所做的同時,她之前已經經歷了認罪悔改通過他所認識和聽到的也與耶穌連結了,所以 當見到耶穌時,他大大回應在耶穌面前。 認罪悔改是我們最近三周講道都帶到的主題,我們認罪悔改的深度正顯明我們所得著的恩典的 珍貴。這對後現代的基督徒是很好的提醒,我們有了好的環境,悠久的歷史,我們強調應許祝福, 但卻忘記了認罪悔改。有多少時候,我們是沒有認罪悔改禱告(單獨會主中就提醒要查驗有沒有經文 正提醒我要認罪悔改)。 前幾天我看到一首歌:大丈夫 「喜歡我朋友,也會愛我的狗。 懂環保愛地球,保護我像英雄。 總是大方介紹我,什麼節日都記得。 陪我減肥吃蘋果,幫我買口紅。 會玩會工作,會瘋會生活。 會下廚會運動,會愛會作夢。 又像男孩又成熟,對我大方自己摳。 教我絕招打電動,什麼都有我」 這樣的生命是不需要認罪悔改的,因為所有的中心都在自己。別人都只是要來適應我而已。這 樣的心態,若換在信仰上,有可能就會是這樣的信仰告白: 我信 「喜歡我一切,犯罪無所謂。 撒謊作弊拍馬屁,開心度日我都會。 懂我疼我關心我,照我護我保佑我。 人生各樣好處都有我,倒楣事 門都沒有。 少講道理少拿教鞭,理當替死承擔所有。」的上帝。上帝只是要來符合我所有的要求而已。也許我 們知道這樣想不好,我們也不承認自己會這樣想,但是在內心的深處卻也幽幽地這樣期待著。 當耶穌說到這婦人的眼淚和所做,她是經歷過認罪悔改的,她是得赦免的,而認罪悔改的深度 正顯明我們所得著的恩典珍貴。耶穌教導,要通過回應,誰得的赦免多他就愛多,更多愛耶穌,回 應在耶穌身上,做在耶穌身上。馬太 25 章,提到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,渴了,你們給我喝;我 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我病了,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。 有人問,我何時做了這事,耶穌說,「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」。 在這裡有一點要注意,若我們以為只做在最小的身上,卻忘了耶穌(不在乎認罪悔改),那福音就只 是社會福音。 為何要回應? 回應為要 1.證明關係,我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。2.顯明被赦免的寶貴,若不回應,無法顯明我 所得赦免是何等寶貴。3.避免自以為義,法利賽人和稅吏在聖殿的禱告,主啊!我不像...........。 說得好像不用任何的悔改一樣。不!潘霍華就曾嚴嚴說過,當主耶穌呼召一個人,是要一個人去死。 所有的罪性、老我的死去。最後,回應是對所領受的恩典負責任,使這恩典看起來重價的恩典,而 非廉價的恩典。 結語 看你的回應,看我們的回應,回應多少就表明這恩典到底有沒有價值?隨便回應就像西門一樣。 用生命回應就像這婦人一樣。在我們的信仰中要再拾回認罪悔改的信仰生活,要再拾回我們是受大 祝福,已經在萬民中先揀選我們的十字架恩典。 |
周日講道 >